2.初中数学导学案使用的原则。 (1)首先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善。目前仍有很多教师不会正确地使用导学案,只是按照导学案的流程来进行教学,但并不了解;还有的教师采取应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讲解与教学,将导学案上面的问题答案进行公布,无法有效地实施导学案教学方式。这就应该要求教育部门对教师进行导学案知识的普及,使其了解导学案的重要性,使教师不再将导学案及其流程作为任务去完成。 (2)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不再将导学案上面的问题当作普通的作业去应对,让其主动地去学习,通过自主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衔接的工作。学生在打开导学案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学过的知识,例如公式、定律等等,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做好复习工作之后就应该对新知识进行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同时,还应该通过趣味的方式,来让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将两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求最终正方形的面积,并找出其中的规律。面对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裁剪或者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此外在进行习题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避免出现过于重视传统的题海战术,这也是课改的主要目标,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4)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融入课堂探讨的环节。要保障师生之间的平等性,避免高姿态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发言。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让其用自己的思路来对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某个门高4m,宽3m,一个长6m、宽5m、厚10cm的木板能否通过?原理是什么?在遇到这一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勾股定理a2+b2=c2,这也就可以知道门的对角线与模板的厚度相同,进而得出能过的结论。但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呢?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木板是有一定的厚度的,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生活,自主地对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5)最后就是做好复习,在课堂之后及时对知识与问题进行巩固,对知识要点进行复习与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对知识与问题进行总结。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总结以及对不同难易程度问题的解答来明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状况。例如:一个长度为9m的梯子斜放在墙上,梯子的低端与墙面的距离为5m,梯子的顶端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如果顶端下降两厘米,低端应该移动多大距离?这类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适合在课后进行研究,并且两道题之间存在一定的难度差距,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明确教育的结果,这对日后的教学将有直接的影响。 三、结语 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对其进行完善。同时,导学案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充分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范丽娟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J].才智,2013,(05)。 [2]陈志军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J].中学数学参考,2011,(07)。 [3]孙怡虹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2012,(03)。 |